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美食天下 >

众筹餐厅背后问题多又一明星餐厅亏损关店

时间:2017-12-15 13:20:12

众筹餐厅背后问题多,又一明星餐厅亏损关店

4月一过,主营小龙虾的餐饮品牌终于要迎来了一年中生意很火爆的日子。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龙虾餐厅都能熬过漫长的寒冬,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不,就在大家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职业餐饮网的记者就收到爆料,称福建厦门的一家叫做卷福和他的朋友们的小龙虾众筹餐厅已于今年1月份倒闭,半年就亏了70多万。

爆料人称,这个卷福小龙虾品牌的来头可不小,其创始人一个是著名作家张嘉佳,另一个是褚橙营销负责人、前本来生活网、乐视集团副总裁蒋政文。

卷福创始人蒋政文(左)和张嘉佳

借明星效应众筹开店,半年倒闭亏70多万

张嘉佳和蒋政文这样的组合,就像其它明星开店一样,让卷福小龙虾在诞生之初就自带传播效应,发展得也是顺风顺水。

2015年6月,卷福小龙虾正式登录电商平台,上线仅两个月就拿到了真格基金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在随后一年多的发展时间里,卷福小龙虾从线上电商走到线下实体店,开出了十几家门店。

其快速开店的背后,凭借的是众筹+城市合伙人的模式,它曾在半年内在北京、深圳等10座城市同时启动众筹开设线下餐厅,前文提到的厦门店就是这其中的一家。

而卷福小龙虾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扩张速度,创始人的明星效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是在开始吧等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宣传的,厦门店也在其中,主打的就是张嘉佳和蒋政文,同时宣传称厦门店的负责人是上市企业的高管邱祥斌,正是冲着这样的明星效益,很多人就参加了众筹,结果才开了不到半年,这个店就关了,餐厅经营者说一共亏了70多万。爆料人称。

这样一个自带光环的品牌,到底是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导致厦门店开业还不足半年就关店呢?

关店背后,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如果仅仅是开店失败并不稀奇,即使是有个明星创始人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开店成功。但,通过这位爆料人之口,我们才发现卷福小龙虾厦门店倒闭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

1

众筹人数不达标,项目却审核通过了

据爆料人透露,此前,这个项目在开始吧的众筹平台上众筹时,原本规定众筹人数必须达到46个人,否则就算众筹失败。

而很后,参与卷福小龙虾的厦门店众筹的人只有30多个人,也就是说认筹份额没有满,留下部分份额也没有人出资填补空缺,但是很终项目却还是审核通过了。当时的众筹款项是35000元/人,30多个人参与众筹,一共筹集资金一百多万。

2

45万的门店转让费存疑

众筹完毕之后,卷福小龙虾厦门店进入到筹备阶段,而爆料人称,这家门店光转让费就花了45万元,他认为这一价格是存疑的。

先不说这一价格是否符合厦门当地的市场价格,其交易内部过程就有左手倒右手的嫌疑。因为这家店面是从一个叫厦门畅享味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那里转让过来的,而它的股东就是后来卷福厦门店的主要负责人沈辉和邱祥斌,感觉是他们自己店经营不下去了,然后借着这个机会,把店铺再转给卷福。

3

城市合伙人并不是门店实际经营者

此前在厦门店的众筹宣传信息中,称厦门店的负责人是上市企业的高管邱祥斌。但是,爆料人称,自开业之后,实际的经营者却是一个在宣传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名叫沈辉,而此前宣传的邱祥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仅仅是占着股份。

4

财务不透明,直到关店才下发财务报表

众筹店股东都会比较多,虽然,股东一般不参与实际的经营,但是,管理者都需要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来通报门店的经营情况。

但是据爆料人称,在经营的六个月的时间里,沈辉没有出示任何的财务报表,直到要关店了,在股东们的强烈要求下,才下发了所谓的没有经过审核的财务报表,而且几乎所有的账面都没有发票,全部都是用收据来代替。

因为是面向全国的众筹,参与众筹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于是他们就委托在厦门的股东代表去查账,但是每次沈辉都用各种理由推脱。

5

事后CEO称不参与经营

据爆料人称,在厦门店关闭之后,股东们曾提出以上相关的疑虑,并且找到总部,但是卷福小龙虾的创始人蒋政文称,厦门店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算都是由邱祥斌和沈辉负责,不通过总部。

当时参与众筹的时候,宣传的都是张嘉佳和蒋政文怎么成功的,看的是他们俩为企业做背书,但是现在一出问题了,他们就把自己撇干净了。

的确,在卷福小龙虾的品牌创建和影响力的形成中,创始人本身的明星光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个双刃剑,只要一出现问题,光环就变成了放大镜。

职业餐饮网小结:

卷福小龙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以众筹+城市合伙人的模式迅速扩张。用蒋政文本人的观点来说,餐饮行业引入众筹模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加人气,二是以低成本进行快速的门店扩张。

但实际上呢,这种模式看似门槛低、容易集思广益、扩张速度快,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卷福小龙虾厦门店倒闭的事件中,就凸显出了其在快速扩张的背后,出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信任危机等各方面的问题。企业寻求快速发展本没有错,但与此同时内功必须要扎实,否则就是埋下危机的种子。

(本文作者王依,微信WYbeijing13,如对文章有探讨,请加微信。)

------分隔线----------------------------